金價跌了卻沒人買?往年金店“人擠人”現象不再,這是為什么?
- 時間:
- 瀏覽:46783
- 來源:可可黃金網
在很多外國友人的眼里,中國居民最愛購買黃金。早在2014年5月、6月份,國際金價跌至了1450-1550美元/盎司時,中國大媽開始出手,用了1000億人民幣,購買了300噸黃金,而中國大媽們購買黃金的豪氣也震驚了華爾街。但是,國際金價并沒有止跌走穩,很快就跌破了1450美元/盎司,甚至還跌至1200美元/盎司以下。不過,中國居民喜歡購買黃金早已是全世界皆知的事情了。
金價跌了卻沒人買?往年金店“人擠人”現象不再,這是為什么?
而目前國際金價從去年底的2080美元/盎司跌下來,跌到現在1770美元/盎司,已經有較大的下跌幅度了,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,國內金店最近銷量始終較為慘淡,過去那種“人擠人”的購買黃金的場景已經沒有了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,導致國際金價出現下跌,都沒有人去購買了呢?對此,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。
第一,國際金價現在雖然跌至1770美元/盎司附近,但是離開歷史高位2080美元/盎司并不太遠,很多國內居民擔心,現在抄底黃金,萬一是黃金價格下跌的中繼,那可能會比當年中國大媽們套在1450-1550美元附近更慘。正是有了前車之鑒,人們購買黃金也更加理性了。而我們認為,如果你在1200美元/盎司以下購買黃金,那叫抄底,如果你在1770美元/盎司購買黃金被套在高位的概率是很大的。
第二,當國際金價在上漲時,國內金價會跟著同步上漲,而在國際金價下跌之時,國內金價并沒有同步跟進,至少要慢上幾拍,因為國內的金店害怕下調黃金價格過早,萬一國際金價跌下去又出現大反彈,那金店豈不是要虧損了。正是因為,國內金店下調的幅度和時間都要慢于國際金價,目前國內金價也沒有跌多少,所以并沒有引起國內消費者的購買欲望。國內金價沒怎么下跌,消費者當然也不會買賬。
第三,國內回收黃金的渠道實在太少。如果你把手里的黃金要想變現,拿到金店去賣,根本不值幾個錢,顧客會感到自己很吃虧。如果你是專門購買銀行的投資金條,多數銀行是不回收的,即使有回收金條的銀行,也是回收自己之前發行的投資金條,在回收金條之時還要向客戶收取金條的鑒定費、手續費,在這種情況下, 就算投資金條賺了點錢,那個利潤空間也都差不多給銀行賺去了,投資客也賺不到什么錢了。
第四,現在很多中國居民覺得身上佩戴黃金飾品實在太俗了,買上一條金項鏈也只不過幾千塊錢,手上有點錢還不如去買房或者買高檔奢侈品,如果你身上戴條金項鏈,會被人覺得太俗氣了,還不如花幾萬元錢買個名牌包包,這樣才是財富的象征,身份的體現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進入到2020年之后,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,各行各業都不景氣,很多人收入非但沒有增長還下降,還有人失業在家,國內居民現在購買黃金欲望也大幅降低。
過去國際金價只要下跌,國內大媽們就會爭著去金店購買黃金,而現在雖然國際金價下跌了,但國內居民購買黃金的熱情始終激發不起來,主要還是大家購買黃金更趨于理性,都怕被套在金價的歷史高位之上,再加上國內黃金回購渠道狹窄,投資黃金也無利可圖,更何況,國內居民們都覺得購買黃金首飾比較俗氣,大家的收入增長也開始放緩,現在國內居民購買黃金的需求就大不如前。